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《窃读记》的教学教案设计

2025-06-25 21:07:05

问题描述:

《窃读记》的教学教案设计,这个坑怎么填啊?求大佬带带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25 21:07:05

一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

- 理解文章内容,掌握生字词,体会作者在“窃读”过程中的情感变化。

-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。
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

- 通过朗读、品读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。

-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
- 感受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书籍的热爱,激发学生阅读兴趣。

-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- 重点:理解“窃读”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变化;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。

- 难点:体会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阅读的精神,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。

三、教学准备

- 教师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录音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找作者林海音的相关背景资料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1. 情境导入

展示几张图书馆或书店的照片,提问:“你有没有为了读书而偷偷去图书馆的经历?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?”

引导学生思考“窃读”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与情感。

2. 揭示课题

板书课题《窃读记》,解释“窃读”即“偷偷地读书”,引出本文的主题。
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
1. 朗读课文

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跟读,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。

提问:文中“我”为什么要“窃读”?“窃读”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?

2. 整体感知

学生快速浏览课文,完成以下问题:

- “我”是如何“窃读”的?

- 在“窃读”中,“我”有哪些心理活动?

- 作者最终是否得到了满足?为什么?

(三)精读分析(20分钟)

1. 分段讲解

分段落讲解课文内容,结合重点句段进行分析。

例如:

- “我跨进店门,踮着脚尖,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。”

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描写所体现的“小心翼翼”与“渴望阅读”的矛盾心理。

2. 语言赏析

选取几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,如:

- “我像一匹饿狼,贪婪地读着。”

- “我很快乐,也很惧怕——这种‘窃读’的滋味!”

引导学生体会比喻、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。

3. 情感体验

组织学生小组讨论:

- 如果你是文中的“我”,你会怎么做?

- 你觉得“窃读”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吗?为什么?
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
1. 联系生活实际

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经历中类似“窃读”的故事,谈谈自己的感受。

2. 推荐阅读

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,如《城南旧事》,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人生经历。

(五)总结升华(5分钟)

1. 回顾内容

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“窃读”不仅是行为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。

2. 情感升华

引导学生认识到:无论环境如何,只要心中有书,就有希望。鼓励大家珍惜现在的阅读条件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
五、作业布置

1.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的一次“窃读”经历》,要求写出当时的感受与想法。

2. 阅读《城南旧事》选段,并写下读书笔记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```

《窃读记》教学设计

窃读 → 渴望知识

心理变化 → 快乐与恐惧并存

写作手法 → 细节描写、比喻、对比

价值启示 → 坚持阅读,热爱学习

```
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课后填写)

- 本节课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?

- 学生在理解“窃读”情感方面是否存在困难?

- 如何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?

备注:本教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深度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