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《过陈琳墓》的译文及赏析

2025-06-26 13:37:54

问题描述:

《过陈琳墓》的译文及赏析,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?急需求助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26 13:37:54

唐代诗人温庭筠在《过陈琳墓》中,以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笔触,表达了对东汉文学家陈琳的追思之情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,也寄托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。

原文:

曾于青史见遗文,

今日凭栏对暮云。

词客有灵应识我,

霸才无主独怜君。

石碑已没苔痕重,

古木犹存鸟迹纷。

欲问兴亡多少事,

一江烟水向东奔。

译文:

曾在史书上读到你留下的文章,

如今独自倚栏,面对黄昏的云霞。

若你有灵,定会认识我,

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,唯有我最怜惜你。

石碑已被青苔覆盖,痕迹斑驳,

古树依旧挺立,鸟儿飞过留下点点踪迹。

想问这兴衰更替有多少故事,

只有一江烟水,默默东流而去。

赏析:

《过陈琳墓》是温庭筠在经过陈琳墓地时所作,借古抒怀,情感真挚。诗中“曾于青史见遗文”一句,既是对陈琳文学成就的肯定,也暗示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崇敬。而“今日凭栏对暮云”则描绘出诗人此刻孤独、沉思的情景,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。

“词客有灵应识我,霸才无主独怜君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诗人通过想象陈琳若有灵,定能认出自己,表达了自己与陈琳之间在才情上的共鸣。同时,“霸才无主”则暗含了诗人自身的处境——才华横溢却不得志,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发出一声叹息。

后两句“石碑已没苔痕重,古木犹存鸟迹纷”,通过对墓地环境的描写,进一步渲染出时间流逝、人事变迁的哀愁。最后“一江烟水向东奔”,则是将思绪引向远方,表达出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。

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既有对历史的追忆,也有对现实的感伤。温庭筠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,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,使这首诗成为咏史怀古中的佳作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