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遣悲怀三首》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诗,用以怀念其妻韦丛。这三首诗情感真挚、语言凝练,是唐代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,体现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。
一、原文
其一
谢公最小偏怜女,自嫁黔娄四十年。
贫贱夫妻百事哀,锦衣玉食岂能忘?
惟将终夜长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。
其二
昔日戏言身后意,今朝都到眼前来。
衣上泪痕诗里字,不堪重读又重开。
其三
闲坐悲君亦自悲,百年都是几多时?
邓攸无子寻知命,潘岳悼亡犹费辞。
二、注释
- 谢公:指谢安,东晋名士,这里借指韦丛的父亲,因韦丛为谢家之女。
- 黔娄:古代隐士,常用来代指清贫之人,此处指诗人自己。
- 谢公最小偏怜女:谢安最疼爱的小女儿,比喻韦丛。
- 贫贱夫妻百事哀:夫妻在贫困中生活,连小事也令人悲伤。
- 锦衣玉食:形容富贵生活,与“贫贱”形成对比。
- 终夜长开眼:整夜无法入眠,表达思念之深。
- 报答平生未展眉:未能让妻子过上好日子,心有愧疚。
- 邓攸无子:邓攸是晋代人,无子,喻指诗人自己也无子嗣。
- 潘岳:西晋文学家,曾作《悼亡诗》,此处用以衬托诗人自己的哀思。
三、翻译
其一
谢公最宠爱的小女儿,自从嫁给贫士已四十载。
贫贱的夫妻,每一件事都令人悲伤,富贵的生活怎能忘记?
只有整夜睁着眼睛,才能回报你一生未曾舒展的眉头。
其二
以前开玩笑说的身后之事,如今都一一应验。
衣服上的泪痕和诗中的字句,让人不忍再看一遍。
其三
闲坐时想着你,也为自己悲哀,人生不过百年。
邓攸没有儿子,早已认命;潘岳虽写悼亡诗,也难抒心中痛楚。
四、赏析
《遣悲怀三首》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。元稹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,展现了他对亡妻深深的眷恋与无奈。诗中既有对过往生活的追忆,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,情感层层递进,感人至深。
第一首诗以“贫贱夫妻”起笔,点出二人相守多年却始终清苦,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愧疚与不舍。第二首则通过“泪痕”“诗字”等意象,强化了哀思之深。第三首借用历史人物,进一步深化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。
整组诗语言质朴,感情真挚,虽无华丽辞藻,却足以打动人心,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悼亡之作。
结语
《遣悲怀三首》不仅是一组悼亡诗,更是元稹内心深处对爱情、婚姻与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。它让我们看到,在那个时代,一位诗人如何以最朴素的文字,书写最动人的深情。至今读来,仍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悲怆与思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