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学记》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《礼记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,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理论专著之一。它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、方法、原则以及师生关系等内容,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一、《学记》原文
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𫍲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
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“念终始典于学。”其此之谓乎!
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《兑命》曰:“学学半。”其此之谓乎!
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故君子之教,喻也;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道而弗牵则和,强而弗抑则易,开而弗达则思。和易以思,可谓善喻矣。
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人之学也,或失则多,或失则寡,或失则易,或失则止。此四者,心之莫同也。知其心,然后能救其失也。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。
善歌者,使人继其声;善教者,使人继其志。其言也约而达,其行也恭而有礼,其乐也节而有度,其志也庄而有德,其行也慎而有礼。夫然,故曰“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。”
君子知至学之难易,而知其人之可教与否,然后能尽其心。故曰: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。
善问者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,及其久也,相说以解。不善问者反此。善待问者如撞钟,叩之以小者则小鸣,叩之以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不善答问者反此。此皆进学之道也。
大学之法:禁于未发之谓豫,当其可之谓时,不陵节而施之谓孙,相观而善之谓摩。此四者,教之所由兴也。
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;时过然后学,则勤苦而难成;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;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;燕朋逆其师,燕辟废其学。此六者,教之所由废也。
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故君子之教,喻也;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。道而弗牵则和,强而弗抑则易,开而弗达则思。和易以思,可谓善喻矣。
二、《学记》翻译
在思考国家治理时,应当寻求贤德之人,这样虽然能够获得名声,但不足以感动民众;亲近贤才、体恤远方的人,虽然可以感动众人,却不足以教化百姓。因此,君子想要教化百姓、形成良好风俗,必须从教育开始。
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,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;人如果不学习,就不会明白道理。所以古代的君王,在建立国家、管理百姓时,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。《兑命》中说:“始终都要重视学习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即使有美味的食物,如果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道;即使有高深的道理,如果不学习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因此,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,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。知道不足,才能自我反省;知道困惑,才能自我加强。所以说,教学是相互促进的。
《兑命》中说:“教别人也是在学习自己。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君子如果知道教育之所以兴起的原因,也了解教育为何会衰败,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了。所以,君子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引导,而不是强迫;是鼓励,而不是压制;是引导,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。引导而不强迫,就会和谐;鼓励而不压制,就会容易;引导而不直接给出答案,就会激发思考。和谐、容易且善于思考,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育。
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有四种过失:有的是贪多务广,有的是见识狭窄,有的是轻率对待,有的是畏难而止。这四种情况,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不同。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,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。教育的作用,就是发扬优点,纠正缺点。
善于唱歌的人,能让听众跟随他的歌声;善于教育的人,能让学生继承他的志向。他的言语简练而通达,行为恭敬而有礼,音乐节制而有度,志向端正而有德,行为谨慎而有礼。因此说:“善于学习的人,老师轻松而效果加倍;不善于学习的人,老师辛苦而效果甚微。”
君子懂得学习的难易程度,也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,这样才能尽心尽力去教导。因此说,教育的作用,就是发扬优点,纠正缺点。
善于提问的人,就像砍伐坚硬的树木,先处理容易的部分,再处理关键的地方,时间久了,自然就能解开难题。不善于提问的人,正好相反。善于回答问题的人,就像敲钟一样,轻轻一敲就发出小声,用力一敲就发出大声,等待钟声自然回荡,才能完全发挥声音。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,正好相反。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方法。
大学的教育方法是: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防范,叫做“豫”;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育,叫做“时”;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施教,叫做“孙”;互相观察并取长补短,叫做“摩”。这四个方面,是教育得以兴盛的原因。
如果等到问题发生了才去禁止,就会遇到阻力而难以克服;错过了学习时机再去学习,就会很努力却难以成功;随意地施教而不循序渐进,就会混乱不堪;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,就会孤陋寡闻;与不良的朋友交往,就会违背老师的教导,荒废学业。这六个方面,是教育失败的原因。
君子既然知道教育为何兴盛,也了解教育为何衰败,然后才可以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。因此,君子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引导,而不是强迫;是鼓励,而不是压制;是引导,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。引导而不强迫,就会和谐;鼓励而不压制,就会容易;引导而不直接给出答案,就会激发思考。和谐、容易且善于思考,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育。
三、结语
《学记》不仅是古代教育理论的精华,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它强调“教学相长”,提倡因材施教、启发诱导,反对机械灌输,这些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通过研读《学记》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教育智慧,也能从中汲取经验,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