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:
1. 复习并掌握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和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作者、背景及主要内容。
2. 理解两首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内涵。
3.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,提升语言感受力与文学素养。
4.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与默写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
- 掌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与情感表达。
- 理解“借景抒情”与“情景交融”的写作手法。
- 难点:
-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与内心世界。
- 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主题。
三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,如“李白”、“马致远”等,引出本节课要复习的两篇作品。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,激发学生兴趣。
(二)文本回顾与讲解(20分钟)
1. 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——李白
- 作者简介: 李白,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
- 创作背景: 此诗是李白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(今湖南黔阳)后所作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切之情。
- 内容解析:
- 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: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,暗示离别之痛。
- “闻道龙标过五溪”:说明友人被贬之地遥远。
- 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”:借明月寄托思念,体现友情深厚。
- 艺术特色: 借景抒情,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。
2. 《天净沙·秋思》——马致远
- 作者简介: 马致远,元代戏曲作家、散曲家,被誉为“曲状元”。
- 创作背景: 该曲为元曲小令,描写秋日黄昏时分的萧瑟景象,抒发游子思乡之情。
- 内容解析:
- “枯藤老树昏鸦”:描绘荒凉景象,渲染凄清氛围。
- “小桥流水人家”:反衬游子孤寂,增强对比效果。
- “古道西风瘦马”:表现旅途艰辛,突出孤独感。
- 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:点明主题,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。
- 艺术特色: 意象鲜明,结构紧凑,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。
(三)课堂互动与讨论(10分钟)
- 分组讨论:比较两首作品在情感表达、写作手法上的异同。
- 教师引导:启发学生思考“为什么古人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?”
- 学生发言: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,谈谈对“思乡”、“友情”的理解。
(四)巩固练习(10分钟)
1. 默写诗句:
- 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全诗。
- 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全曲。
2. 填空题:
- 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______。”
- “夕阳西下,______。”
3. 简答题:
- 请说说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中哪些意象最能体现“秋思”?
- 李白在诗中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关心的?
(五)总结与作业布置(5分钟)
- 教师总结: 回顾两首诗的主题与情感,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。
- 作业布置:
- 背诵并默写两首诗。
-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思乡”或“友情”的理解。
四、板书设计:
```
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——李白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
《天净沙·秋思》——马致远
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。
古道西风瘦马,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
```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以复习为主,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情感体验的引导。通过互动与讨论,激发了学生的思维,提高了课堂参与度。今后可适当增加拓展阅读,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