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登柳州城楼寄漳、汀、封、连四州刺史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柳州期间,抒发了他对昔日同僚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孤寂与感慨。
一、原文:
城上高楼接大荒,
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惊风乱飐芙蓉水,
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岭树重遮千里目,
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共来百越文身地,
犹自音书滞一乡。
二、译文:
登上柳州城楼远望,眼前是一片辽阔无边的荒野。
心中的忧愁如同海天一样广阔无边。
狂风扰乱着水面的荷花,
细雨斜打着爬满青藤的墙壁。
山上的树木层层叠叠,遮住了远望的视线,
江水曲折蜿蜒,仿佛内心千回百转。
我们一同来到这百越之地,
却仍然无法互通音信,困守一方。
三、赏析:
这首诗以登楼所见为引,描绘出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,同时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。诗中“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”两句,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;而“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,表现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。
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,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,体现了柳宗元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。
四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:
1. 本诗的作者是谁?
答:柳宗元。
2. 诗中“惊风乱飐芙蓉水”的作用是什么?
答:用自然景象的动荡来映衬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。
3. “江流曲似九回肠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答:比喻。
4. 诗人为什么说“共来百越文身地”?
答:表明诗人与友人同被贬至南方边远地区,身处异乡,处境相似。
5.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?
答: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、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。
五、总结:
《登柳州城楼寄漳、汀、封、连四州刺史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,更是一篇蕴含深刻思想与情感的文学经典。它让我们看到了柳宗元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才情,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欣赏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