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资讯 > 精选范文 >

专题21《儒林外史》(2020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之阅读指导及真题)

2025-07-05 23:44:38

问题描述:

专题21《儒林外史》(2020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之阅读指导及真题),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5 23:44:38

专题21《儒林外史》(2020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之阅读指导及真题)】《儒林外史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,不仅是清代讽刺小说的代表,也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必考名著之一。其独特的讽刺手法、深刻的社会批判以及丰富的人物形象,使其成为考查学生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。

一、作者与创作背景

《儒林外史》的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。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,亲身经历了科举制度对士人阶层的扭曲与压迫。因此,他在作品中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虚伪、贪婪与堕落,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。

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人物,而是通过多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,描绘了不同层次的知识分子形象,从而形成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。

二、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

《儒林外史》主要围绕“儒林”展开,即以读书人为中心,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与腐蚀。书中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,如范进、严监生、匡超人等,他们或因功名而疯癫,或因贪欲而堕落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。

其主题思想主要包括:

- 讽刺科举制度:揭露科举考试对人性的摧残,表现士人为了功名不择手段。

- 批判社会风气:反映封建社会中道德沦丧、人情冷漠的现象。

- 反思知识分子的命运:探讨在权力与金钱面前,知识分子的尊严与价值何在。

三、考点梳理与阅读指导

在中考语文中,《儒林外史》的考查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人物形象分析

考生需掌握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。例如:

- 范进:痴迷科举,最终中举后喜极而疯,体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。

- 严监生:吝啬成性,临死前还因灯盏多点了一根灯芯而无法闭眼,讽刺了极端吝啬的人。

- 匡超人:从淳朴青年变成势利小人,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侵蚀。

2. 主旨理解与写作手法

考生应能准确把握作品的讽刺风格,并理解作者借人物命运表达的思想内涵。同时,注意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、结构安排等。

3. 阅读方法建议

- 精读与泛读结合:重点章节如范进中举、严监生等要精读,其余部分可适当泛读。

- 联系现实思考: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,提升理解深度。

- 积累相关知识点:如作者生平、创作背景、艺术特色等,为答题做准备。

四、真题解析(2020年中考)

以下是一道2020年中考语文中关于《儒林外史》的题目示例:

题目:

请结合《儒林外史》的内容,简要分析“范进中举”这一情节所体现的主题思想。

参考答案:

“范进中举”是《儒林外史》中极具代表性的情节之一。范进多年苦读,最终中举后喜极而疯,表现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上的巨大影响。这一情节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,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盲目追求。通过范进的悲剧,作者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,以及对士人命运的深切同情。

五、结语

《儒林外史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历史画卷。在备考过程中,学生应注重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,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,并结合真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。只有深入阅读、细致思考,才能真正领悟这部经典之作的深刻魅力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