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蕃愿扫除天下文言文及译文】一、原文:
藩年十五,尝闲处一室,而庭宇芜秽。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,谓藩曰:“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?”藩曰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!”勤曰:“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为?”
二、译文:
陈蕃十五岁的时候,有一次独自在一间屋子里,但庭院和房间都很杂乱。他的父亲的朋友、同郡的薛勤来看他,对他说:“你这个孩子为什么不打扫一下屋子,来接待客人呢?”陈蕃回答说:“大丈夫生活在世上,应当清扫天下,怎么会去理会一间屋子的清洁呢?”薛勤说:“连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,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?”
三、解读与赏析:
这段文字出自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,讲述的是少年陈蕃立志高远、不拘小节的故事。陈蕃虽然年纪尚轻,却胸怀大志,认为一个人应当以天下为己任,不应只关注眼前的小事。然而,薛勤的反问则提醒了他:若连身边的一件小事都无法处理好,又怎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?
这则故事寓意深刻,反映了古代士人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想体系。它告诉我们,志向远大固然重要,但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脚踏实地,从小事做起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修养,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
四、延伸思考:
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“扫除天下”与“扫一室”的辩证关系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许多人怀揣着宏伟的理想,却忽视了日常的积累与努力;也有人过于注重细节,却忽略了整体的方向。真正的成功,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。
陈蕃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片段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鼓励我们既要心怀远大目标,也要注重实际行动;既要有担当天下的气魄,也要有治理一室的耐心与细致。
五、结语:
“陈蕃愿扫除天下”,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,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。它提醒我们:志向决定方向,行动决定高度。唯有将理想与现实结合,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