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赞一词的意思(成语词典)】“不赞一词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子路曰:‘愿闻子之志。’孔子曰:‘吾与点也。’”后人引申为“不赞一词”,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种观点完全认同,没有发表任何不同的意见或评价。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对他人言论、行为或作品的高度认可,表示一种默许或赞同的态度。
从字面来看,“不赞一词”中的“赞”意为“称赞、评论”,“一词”则是指“一句话”。因此,“不赞一词”可以理解为“不说一句话”或“不发表任何评论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沉默或冷漠,而是表达了一种高度的认同和尊重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不赞一词”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比如在评价一篇文章、一部作品,或者对某人的观点表示认可时。例如:
- 他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认同,可以说是“不赞一词”。
- 面对专家的分析,他只是微微点头,算是“不赞一词”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不赞一词”虽然表面上是“不说话”,但其背后往往蕴含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赞赏之意。这与“默不作声”、“无言以对”等词语有本质的不同,后者可能带有否定或无奈的情绪,而“不赞一词”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态度。
在成语词典中,“不赞一词”的释义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释义:原指文章精妙,别人无法再加一句评语;现多指对某事完全同意,不再发表任何意见。
2.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
3. 用法: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高度认同。
4. 近义词:心悦诚服、佩服不已、无话可说(需结合语境)。
5. 反义词:大加批评、持不同意见、激烈反对。
此外,在日常交流中,如果有人说“我对这件事不赞一词”,往往意味着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非常明确,并且已经做好了接受或支持的准备,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讨论或解释。
总之,“不赞一词”不仅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表达方式,体现了中国人在语言中含蓄而深刻的表达习惯。在学习和使用这一成语时,应结合具体语境,准确把握其含义与情感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