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7(《健康看电视》考评课教学设计)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
- 学生能够了解电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;
- 掌握科学看电视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;
- 能够制定合理的看电视时间安排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- 通过小组讨论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;
-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,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-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、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;
-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,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教学重点:理解电视对身体的不良影响,掌握科学看电视的方法。
- 教学难点: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三、教学准备:
1. 教师准备:
- 制作多媒体课件,包含图片、视频等资料;
- 设计课堂活动任务卡;
- 准备相关健康知识小测试题。
2. 学生准备:
- 回家调查家庭成员看电视的习惯;
- 思考自己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通过提问“你每天看多久电视?”、“你觉得看电视对身体有影响吗?”引发学生思考。随后展示一些因长时间看电视导致视力下降、颈椎问题的图片,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。
(二)讲授新知(15分钟)
1. 讲解电视对健康的影响:
- 视力损害: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、近视加深;
- 身体健康:久坐不动易引发肥胖、颈椎病等问题;
- 心理影响:过度沉迷电视可能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。
2. 介绍科学看电视的方法:
- 控制时间:建议每天不超过1小时;
- 保持距离: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应不少于30厘米;
- 注意姿势:坐姿端正,避免躺着或趴着看电视;
- 适当休息:每看30分钟,应起身活动5分钟。
(三)互动活动(15分钟)
1. 小组讨论:
分组讨论“我们家中有哪些不健康的看电视行为?如何改进?”
每组派代表发言,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。
2. 情景模拟:
设计几个生活场景(如:晚上8点想看电视、父母不让看怎么办等),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对话,锻炼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(四)巩固练习(10分钟)
1. 完成健康看电视自查表:
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,包括每天看电视时间、观看内容、身体感受等。
2. 小测验:
教师发放简答题或选择题,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。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,强调“健康看电视”不仅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。鼓励学生从今天开始,合理安排看电视时间,做一个健康、自律的好孩子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写一篇短文《我与电视的故事》,讲述自己看电视的经历及今后的打算;
2. 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份“家庭看电视公约”,并张贴在家中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意识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部分学生对时间管理仍不够重视,今后需加强日常监督与引导,帮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