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。
2.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作方法。
3. 激发学生对战争中人性光辉的敬仰,培养爱国情怀与感恩之心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“亲人”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对象及其象征意义。
- 难点: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真挚情感,感悟人物内心世界。
三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以一段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短片引入课题,播放后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在那场战争中,除了战士们,还有哪些人也在默默奉献?”
学生回答后,教师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——《再见了,亲人》。”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思考以下问题:
- 文中提到的“亲人”是谁?
- 为什么说他们是“亲人”?
- 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情感的?
学生交流后,教师引导总结:文中的“亲人”指的是朝鲜人民,他们与志愿军共同经历了战火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虽然战争结束了,但这份情谊永存。
3. 品读课文(20分钟)
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几个关键段落进行精读分析:
- 片段一:大娘送饭
“大娘,您别难过,我们一定回来!”这句话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承诺与牵挂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,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,谈谈自己对“承诺”的理解。
- 片段二:小金花的牺牲
“小金花,你的妈妈……”这段文字充满悲壮与感动。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,感受人物情绪的变化,并讨论:“为什么说‘再见了,亲人’不仅仅是告别,更是铭记?”
- 片段三:大嫂的坚持
“大嫂,您的腿……”这里通过动作描写,展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艰辛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,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描写传达情感。
4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朝人民互助的真实影像资料,引导学生思考:
- 在和平年代,我们该如何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?
-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种精神?
学生分组讨论后,每组派代表发言,教师适时点评并升华主题。
5. 总结升华(5分钟)
教师总结全文,强调“亲人”不仅是血缘关系,更是心灵上的依靠与支持。最后,带领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结尾部分:“再见了,亲人!我们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!”
四、作业布置:
1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位“亲人”,并写出他/她带给你的温暖。
2. 课外阅读《英雄儿女》等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,写读书笔记。
五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品析、讨论等多种形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,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与人文关怀。但在情感体验方面,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投入,今后可尝试更多情境创设,增强课堂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