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镜子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让幼儿初步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,知道镜子可以反射影像。
2. 能力目标:通过观察和操作,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,体验探索的乐趣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各种大小、形状的镜子(平面镜、圆形镜、椭圆形镜等)
- 小玩具或图片若干
- 镜子游戏卡片
- 活动背景音乐(轻柔的音乐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面小镜子,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见过镜子吗?镜子有什么作用呢?”引导幼儿自由发言,分享自己对镜子的认识。接着教师展示不同的镜子,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和颜色。
2. 探索与发现(10分钟)
教师分发不同形状的镜子给幼儿,鼓励他们用镜子照自己、照同伴、照周围的物品,并说说发现了什么。如:“镜子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?”“镜子能照出东西吗?”
教师引导幼儿思考:“为什么镜子能照出人影?镜子是怎么工作的?”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镜子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成像的。
3. 游戏互动(10分钟)
开展“找朋友”游戏:教师将一些小玩具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,幼儿使用镜子寻找这些物品。完成后,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。
再进行“镜子变变变”游戏:幼儿用镜子照射不同的物体,观察光影的变化,感受镜子的神奇之处。
4. 延伸活动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镜子的动画短片,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镜子的作用。然后组织幼儿画一画自己眼中的镜子,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。
四、活动评价:
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,以及他们在游戏和讨论中的参与度,评估其是否掌握了镜子的基本知识和功能。同时关注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五、活动延伸建议:
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与镜子相关的材料,如彩色玻璃纸、手电筒等,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与镜的关系,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科学兴趣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,结合生活实际,通过操作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光学相关的实验,如凸透镜、凹透镜等,帮助幼儿建立更丰富的科学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