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夏日绝句》教学设计(6页)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理解《夏日绝句》的诗意,掌握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。
- 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。
- 学习古诗的基本赏析方法,提高学生对古诗语言的理解能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想象等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。
- 结合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,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李清照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气节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。
-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,增强文化自信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诗意,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- 难点:结合历史背景,深入理解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多媒体课件(含配乐朗诵、相关图片等)
- 课文原文、注释材料
- 学生预习任务单(包括字词解释、朗读录音等)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(6页)
第一课时:初读感知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教师播放《夏日绝句》的朗诵音频,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情境。
- 提问:“你听到这首诗有什么感觉?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?”
- 引出课题,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时代背景。
2. 初读课文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词,尝试理解大意。
-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(如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中的“人杰”“鬼雄”等)。
- 学生齐读课文,教师纠正发音。
3. 整体感知(10分钟)
- 提问: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”
-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国运衰微的感慨。
- 小组讨论:诗中哪一句最打动你?为什么?
4. 布置作业(5分钟)
- 背诵《夏日绝句》。
- 写一段话,说说你对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理解。
第二课时:品读感悟
1. 复习导入(5分钟)
- 齐读课文,回顾上节课内容。
-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,给予鼓励。
2. 精读分析(15分钟)
- 分句讲解:逐句分析诗句含义,结合历史背景说明诗人的情感。
- “生当作人杰”:强调人生应有所作为,追求高尚品格。
- “死亦为鬼雄”:即使死亡也要保持英雄气节,体现强烈的民族意识。
-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,思考“人杰”“鬼雄”在今天的意义。
3. 情感体验(10分钟)
- 播放古风音乐,让学生闭眼想象诗中场景。
- 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读完诗后的感受。
- 教师总结:这首诗不仅是李清照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士人精神。
4. 拓展延伸(5分钟)
- 展示李清照其他作品片段,比较风格差异。
-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诗词,培养文学兴趣。
第三课时:写作训练
1. 导入(5分钟)
- 回顾全诗内容,引出写作主题:“如果我是李清照……”
2. 写作指导(10分钟)
- 引导学生从李清照的角度出发,写一篇短文或日记。
- 提供写作思路:
- 当时的历史背景
- 诗人的内心活动
- 对国家未来的期望
3. 写作实践(15分钟)
-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,教师巡视指导。
-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,写出真情实感。
4. 展示交流(5分钟)
-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,师生共同点评。
- 教师总结写作要点,表扬优秀作品。
第四课时:综合运用
1. 复习巩固(10分钟)
- 开展“古诗接龙”游戏,巩固记忆。
- 小组合作:将诗句改编成现代小故事,进行表演。
2. 创意表达(15分钟)
-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创作一幅与《夏日绝句》相关的绘画或手抄报。
- 鼓励学生结合诗句内容,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。
3. 成果展示(5分钟)
- 各组展示作品,分享创作思路。
-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,增强学生自信心。
第五课时:总结提升
1. 课堂小结(10分钟)
-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,总结学习收获。
- 强调古诗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。
2. 情感升华(10分钟)
-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李清照的纪录片片段,加深对诗人的了解。
- 引导学生思考: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?
3. 布置拓展任务(5分钟)
- 推荐学生阅读《宋词三百首》中李清照的其他作品。
- 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,记录自己的感悟。
第六课时:单元检测与反馈
1. 课堂检测(15分钟)
- 完成《夏日绝句》的相关练习题(包括填空、选择、简答等)。
- 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,帮助学生查漏补缺。
2. 反思总结(10分钟)
- 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,写下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收获与困惑。
- 教师根据反馈调整后续教学策略。
3. 课后延伸(5分钟)
- 推荐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“古诗朗诵比赛”或“诗词创作活动”。
-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古典文学,提升文化素养。
五、教学反思
本课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,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,促进深度学习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表达古诗。同时,要结合现实生活,让古诗教学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。